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到了。阴历八月过了初七八,如果是在晚上,每每看到天上的月亮,总是让人浮想联翩。
我们这里管月亮叫月姥娘、嘎嘎。有时这在想,为什么管月亮叫月姥娘、嘎嘎叫劲
小时候,因为村里还没电,睡觉又太早,我们这一群有活力的小孩子,这个时节有月亮的晚上大都跑到街上嬉闹,做游戏、捉迷藏。
那时的故乡安静地沐浴在氤氲的夜色里,清悠的水面那稠起的微澜,让中秋时的故乡悠悠徜徉在安详平静的氛围里,那些着了雾气的房屋、树木仿佛都带上了某种神秘色彩,给人一种阴柔、婉约、朦胧之美,也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和刺激。
有时候望着圆圆的月亮发呆,对这个走在路上,我走它也走的月姥娘,有一种好奇感,月亮里那个充满神秘感阴影部分,也常常让人琢磨半天。
后来,学了一些物理知识之后,就慢慢懂得了月亮走,我也走的原理;你走的时候,参照系是地面(以树为例),就是说大树不动你动。从人的角度呢,树和月亮都在向后退。但是由于人视觉上的效果,远处的月亮退后的比大树要慢。这就造成了人感觉月亮相对于树是向前动的,于是月亮就好像跟你一块走了。
上了初中以后,学了一些关于一些月相的物理知识。对于月亮为什么通常在每月十五前后变圆有了一些认识。
再后来,就常常听人说起嫦娥奔月的故事,玉兔的故事,吴刚伐桂树的故事。随着成长,月亮的形象也越来越丰满,但总是正面美好的形象,却没有半点丑化它的传说和诗文。我想,这也许是它带来的光总是柔和的,不像太阳那么强烈。而且总是在晚上出现,能够给人以一种阴柔、婉约朦胧之美,而月夜里的山村、烟树,也仿佛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薄纱,清悠的水面那稠起的微澜,也常常给人带来一种憩静安闲之感。
有时候,一个人的时候也常常想嫦娥为什么偷吃了那能够飞身成仙的灵丹妙药呢?是好奇,还是自私?后弈是个射日的大英雄,嫦娥为什么抛弃他,离他而去呢?嫦娥在月宫里不孤单吗?玉兔还在陪伴她吗?吴刚天天伐桂树累不累?月中桂树为什么砍不断?吴刚酿的桂花酒好喝不?
当然,每到中秋佳节,身为小孩子,中秋节的月亮是没有多少吸引力的,我们最盼望的,还是吃月饼和佳肴。大人们,则更享受一家人聚在一处共度佳节的氛围。
全家人聚在一块,有一种其乐融融的感觉。吃月饼、苹果、梨,或者一些好吃的菜肴当然也是小孩子的我最盼望的,而最重要的还是享受家人在一起的那种亲情融融的氛围。毕竟血浓于水,世界上,家人的团聚比什么都重要。作为一个普通人,还有什么比一家人在一起简简单单和和美美过平常的日子、健健康康更难得的呢。而家和万事兴的道理传承了几千年,至今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那些虚无飘渺的所谓荣华富贵,高车驷马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
小时候,爷爷还健在,全家人围坐在堂屋里,喝过酒的爷爷有时就给我们谈起他早年的经历.他十二岁就离开自己的生身父母出继到现在的村庄(宁阳伏山于庄),(在过去,没有儿子或无子女的夫妇,可以从同宗同族里挑选一位年龄的男孩过继为自己的儿子,以像亲生儿子一样生活在新的家庭里,长大娶妻生子,给过继之后的父母养老送终,当然也相应继承家业),打那时起,他就成为这个家庭的主要劳力,榨草、喂牛,摇辘轳、种地的活计如耕(地)耙(地)耩(地)扬(场)很早就学会了。我那时还小,不知道爷爷的诉说是怀恋还是自豪,也不知他对自己的生身父母是否怨恨,总之,我那时对爷爷很是佩服和尊敬。
长大后有时出门在外,每每月圆之夜,常常让人想起家人,常常引发一种故国之思,
时常想起爷爷,想起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过八月节的情景。
凝望天上的月亮,总觉得异乡的月清冷孤寂,故乡的月更圆更亮,更大更美!
我知道,天空中的圆月其实都是一样的,只是故乡的月圆在心里,亮在梦中,始终藏着我某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在里面,所以从情感上更加认定故乡的月亮更美。
正像俗话说的,孩子看着自己的好,庄稼看着别人的好。月圆之夜,中秋佳节那种古老传统所形成的亲情氛围,一直让中国人难以释怀。作为一种正潜移的情感,月到中秋分外明(上句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或花在初春尤为艳),道出了这种节日氛围对于人的心理的暗示或影响是巨大的。
从古至今,描写月亮或借助月亮抒发感情的诗文可谓汗牛充栋,数不胜数,可人们依然乐此不疲,爱写这一被古今中外作家诗人几乎写滥了题材,爱诵读那读了千遍也不厌倦的描写月亮,借景抒情的诗文,像“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但让人常常想起的还是那一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完)
月是故乡明
2019-11-18 21:03:56
美国华兴报
商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