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公良将军血洒许昌城下

2025-11-12 16:46:08 华兴视野 庄月江
  吕公良(1903-1944)浙江省开化县华埠镇人,国军新编29师中将师长,1944年5月1日凌晨牺牲在河南许昌保卫战中。1944年10月,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上将。1986年1月3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吕公良为革命烈士。
 

  吕公良出生于华埠镇上一个从事工商业的家庭,幼年在本地就学,1920年考取浙江省立衢州第八师范学校,1923年该校改为浙江省立衢州第八中学,他于1925年毕业。
  1926年8月,吕公良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1928年毕业,分派在89师任见习排长,开始戎马生涯。几年后,被提升为师、军参谋部参谋。1936年,吕公良调驻绥远边防军参谋,参加收复百灵庙的战斗。1938年在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中,吕公良任汤恩伯所率20军团89师参谋长,参与制订作战计划,并上火线督战,屡建功勋。
  台儿庄战役胜利结束后,同年秋天吕公良休假回乡探亲时,正值华埠镇抗日后援会在华严古剎边的小山上修建的「七七」纪念亭(此亭已重建)落成,他应邀题写了「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碑名,并为该亭题写了两副楹联:

 
其一
国耻恨重重拼焦土飞烟不辞一战,
亭名思七七问银河洗甲更待何年。

其二
风景不殊漫话临沧往事,
国仇未报记取勾践当年。

  吕公良探亲返队后不久,调任85师中将参谋长,继又调任13军参谋长,率部开赴豫南鄂北一带,连续三次参加抗击日寇的豫南鄂北大会战。1940年,出任界首、周口地区警备司令。1942年,任新编29师师长。
  1944年1月,日寇为挽救在太平洋地区的失败,欲打通中国至越南交通线,投入51万兵力策划「河南会战」。吕公良奉15军军长刘昌义之命率师驻守许昌,以阻止敌军南进。
  许昌守城之战,国民革命军新编29师以全师覆没的代价,死守许昌,顽强抵抗,给日军沉重打击。激战从1944年4月28日开始,直打到1944年5月1日,许昌失守,战斗中师长吕公良中将等多名将领壮烈殉国。
  4月2日,「河南会战」揭开序幕,在中牟一带,两军对峙半个多月,日军几十次进攻都被打退。4月20日吕公良写信给妻子:「今天敌人围攻郑州,恐怕敌人攻了郑州之后,一定要南下新郑、许昌的,但是我已充分准备,打仗是军人的本分,希望他来一拼。恐怕此信到手时,我已在与敌人拼命了……当军人不打仗还有何用。」在28日的日记中,吕公良写道:「自4月23日黄昏至28日傍晚的6天中,全师零星战斗达二十多次,但未见敌主力行动。想必在这些小接触的掩护下,其主力正在极诡秘进行着向我总攻击的准备。」
  不出吕公良所料,29日拂晓,日军主力发起了对许昌城的总攻,约经三个多小时的炮战后,日军以坦克和骑兵为先锋,从许昌四周发起冲锋,吕公良率全师将士奋勇抵抗,击退了日军攻击。午后到深夜,日军又连续发起七八次冲锋,亦一一被击退。30日清晨,日军投入更多的兵力,围攻许昌。血战从早晨到黄昏,双方伤亡惨重。日军内山中将连连向冈村宁次大将求援:「敌顽抗死守,指挥灵敏。战斗成胶着状态,进展较慢,请速派机群空袭摧毁全城!」吕公良看全师将士牺牲过半,而且敌我装备和兵力悬殊,亦向刘昌义军长发急电求援,不料回电借口「敌于拂晓进入焚须河一线,经整日激战,颖桥镇19时被围」,未派一兵一卒。
  吕公良又发急电向汤恩伯求援,但远水救不了近火。30日后半夜,许昌西门被日军突破,日寇骑兵、步兵蜂拥入城,吕公良率一个团赶往西城,与敌展开白刃拼搏。不久南门又被日军攻破。日军坦克横冲直撞,疯狂扫射,吕公良会同黄石夫副师长组织敢死队,集中火力夺回南门。正当此时,忽然接到了汤恩伯副司令的急电:「丢掉整个师,你吕公良也要火速活着出来。」吕公良置之不理,率敢死队冲向敌人。此时,他部下已损失三千余人,活着的士兵不足一千,凭着英勇顽强的肉搏战,又消灭了一大批敌人。
  5月1日凌晨,许昌已成一片焦土,几乎弹尽粮绝。吕公良所剩仅六百官兵。他将六百人分成两股,一股请王元良参谋长和参谋孙浩(吕公良的华埠老乡)率领,速向城西突围;他自己和黄石夫副师长率余部三百余人在后掩护。拂晓前,王元良和孙浩率领的三百人虽伤亡惨重,但终于突围。吕公良、黄石夫率领的掩护部队,在城郊一个叫白庄的地方和敌人遭遇,与敌人肉搏拼杀,除吕公良的通讯员生还外,吕公良、黄石夫等三百余人全部壮烈牺牲。
  吕公良英勇牺牲的消息传到重庆,国民政府隆重召开追悼会,表彰吕公良将军壮烈殉国的大无畏精神。
  战后,日本外务省亚洲局监修的《中国人名词典》中「吕公良」条云:「吕公良中将1942年任新编29师师长,当年39岁,浙江开化人,黄埔军校毕业生,为抗战的中坚干部。」日本防卫厅研究所战史研究室编纂的《河南会战》上册中有 「吕公良」资料,攻占许昌主力日本第十二军司令官内山中将1944年5月1日的日记:「……今晨攻占东北角,由缴获名片得悉,该部为包括新编29师师长吕公良中将在内的司令部。因战时匆忙,未能郑重地掩埋遗体,并树立标志,身为武士,不胜惭愧。」
  另有消息证实,参与和吕公良所部作战的日军联队长小野修,得知吕公良战死的消息,对吕公良威武不屈、壮烈殉国的壮举深表敬佩,下令在许昌南门外的一个小村附近安葬吕公良遗体,并让联队的联络官深谷高三郎大尉题写墓碑,碑文曰:「勇将新编第二十九师师长吕公良之墓。」
  1986年春,《衢州报》连载浙江省作协会员,时任开化县文化局局长马立强先生新着《民族魂》,介绍吕公良将军的英雄事迹。
  2003年,在纪念吕公良烈士100周年诞辰之际,烈士遗族吕行健、吕行素兄弟将父亲的遗骨从杭州凤凰山麓迁回故乡,中共开化县委、开化县人民政府在华埠公园建立吕公良烈士陵园,作为开化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于1986年夏,小改于2014年春)

  写作札记:我知道吕公良将军的事迹,是我的文友、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担任开化县文化局局长的马立强告诉我的,当时,他与县里的一些同志,正在为追认吕公良将军为革命烈士一事奔走。
  1986年1月3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吕公良为革命烈士。刚复刊的《衢州报》及时刊发了消息。为了弘扬吕公良将军英勇抗日以身殉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我约请马兄创作中篇小说供《衢州报》副刊「橘颂」刊载,马兄正有将他掌握的资料演绎成小说的意思,于是一拍即合。在领导的支持下,他请了两周创作假,干脆住到衢州旅舍,以《民族魂》为题,一鼓作气写了三十集,在《衢州报•橘颂》连载,有几集还由美术编辑王集法插画,读者反映不错。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党报副刊登载反映正面战场国军将领不怕牺牲积极抗战的连载小说,极为罕见,新闻界同行甚为赞赏。1986年8月6日晚上,吕公良将军的长子衢州报》连载《民族魂》表示感谢,并委托我代他问候马立强。

  庄月江:浙江省海宁县斜桥镇人,1938年9月生于崇德县(今桐乡市)骑塘桥镇郊外婆家。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主任编辑。退休前曾任衢州日报社副总编辑,兼任衢州市文联二届(1990一1995)副主席、衢州市作协一至三届副主席(1986—2000);曾任衢州市政协三届委员(1995—2000)。
  作品集有《闪光的路》《斜桥往事》《庄月江存稿》《这就是衢州》《孔氏南宗家庙纪事》等12部散文集。新闻论文《副刊呼唤专栏作家》获1990年中国报纸副刊年度论文一等奖,收入1990年《中国新闻年监》。《拯救首次轰炸日本本土的美国飞行员》一文,分别入选《衢州市军事志•丛录》与《衢州市市志•丛录》。









 
华兴报网站征稿
  题材不限,热点评论、新闻追踪、游记、散文、创业故事、留学经历、移民、工作生涯、美食心得等,以及相关专业文章,如科技、房地产、税务、医疗、健康、法律、移民等。邮箱:jssnjszxl@qq.com。
  美国华兴报发行明尼苏达州、威斯康星州、爱荷华州、北大科大州、南达科达州、伊利诺伊斯州、密苏里州、俄亥俄州和芝加哥市,每期发行一万份。
免责声明
  本站(网址:ChinaTribuneMN.com)凡标注来源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邮箱:jssnjszxl@qq.com,微信:jsjszxl),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