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记忆的长河里,舅舅一家总以一种谦恭有度、温润如玉的气质,静静存在着。虽然一生作为军人,但是,他们夫妻相敬如宾,一生相爱,从不张扬,不争辩,以行动诠释着人性的善良与自我克制的力量。无论是待人接物的礼数,还是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都透出一份由内而外的从容与教养,在漫长人生的岁月里愈显弥足珍贵。
舅舅徐定远(1928-2016), 祖籍浙江衢州。是我母亲徐潤芝(1927-2011)当时唯一健在的亲弟弟。母亲曾对我讲,外公徐焕奎(1884-1954)早年发奋读书,考入浙江医专毕业生(浙江医学院前身,成立于1911年),学的是西医,精通英语,德语和日语,求学严谨,性格耿直。母亲生前对我提起外公本来可以按时毕业,但在看到教授批改的作业评语时,他当面向教授指出其错误,弄得老教授下不了台,并把外公的毕业时间延期,可外公性格耿直,满不在乎。外公医专毕业,离开杭州后,回到衢州从医,开了自己的诊所,当时在衢州算是凤毛麟角的西医专科大夫。
据母亲回忆,外公对当地付不起医疗费的病人,免受门诊费,其医术颇高,妙手回春,病人有口皆碑,称赞不已。我去年回衢州老家的感恩答谢之旅,还遇见了外公为晚年得子得衢州名士程本一先生接生的最小儿子和他太太。抗战期间,衢州遭受日机轰炸,外公救治了许多被炸伤的老百姓。后来一段时间,外公还担任了衢州县县立医院院长。(注:“衢州日报”前主任编辑荘江月先生今年曾委托我,代为在美国2个华文报纸,转载了他写的 “追踪杜立特行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杜立特行动83周年”一文,该文记载了1943年,21名获救的美国B-25飞行员在轰炸日本本土后,在浙江和江西跳伞成功后,生活在衢州空军十三总站,半山腰边上还有一个防空洞,当时美国飞行员还在防空洞前拍照留影。据说,当时,需要救治受伤的美国飞行员,到处寻找西医,整个三门卫生院仅有三人,院长任超民(后赴美留学),太太护洪漪是护士和卫生员周祖森。我问了荘老,在衢州,有没有记载当时在寻找西医的报道,既然获救的美国飞行员来到衢州,作为当地著名的首位毕业于浙江医专毕业的西医生,政府理所当然应该派人联系外公呀。荘老说没有这方面的信息,看来这或许是研究衢州抗战史学者未来的一个研究项目)。
 
舅舅徐定远(1928-2016), 祖籍浙江衢州。是我母亲徐潤芝(1927-2011)当时唯一健在的亲弟弟。母亲曾对我讲,外公徐焕奎(1884-1954)早年发奋读书,考入浙江医专毕业生(浙江医学院前身,成立于1911年),学的是西医,精通英语,德语和日语,求学严谨,性格耿直。母亲生前对我提起外公本来可以按时毕业,但在看到教授批改的作业评语时,他当面向教授指出其错误,弄得老教授下不了台,并把外公的毕业时间延期,可外公性格耿直,满不在乎。外公医专毕业,离开杭州后,回到衢州从医,开了自己的诊所,当时在衢州算是凤毛麟角的西医专科大夫。
据母亲回忆,外公对当地付不起医疗费的病人,免受门诊费,其医术颇高,妙手回春,病人有口皆碑,称赞不已。我去年回衢州老家的感恩答谢之旅,还遇见了外公为晚年得子得衢州名士程本一先生接生的最小儿子和他太太。抗战期间,衢州遭受日机轰炸,外公救治了许多被炸伤的老百姓。后来一段时间,外公还担任了衢州县县立医院院长。(注:“衢州日报”前主任编辑荘江月先生今年曾委托我,代为在美国2个华文报纸,转载了他写的 “追踪杜立特行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杜立特行动83周年”一文,该文记载了1943年,21名获救的美国B-25飞行员在轰炸日本本土后,在浙江和江西跳伞成功后,生活在衢州空军十三总站,半山腰边上还有一个防空洞,当时美国飞行员还在防空洞前拍照留影。据说,当时,需要救治受伤的美国飞行员,到处寻找西医,整个三门卫生院仅有三人,院长任超民(后赴美留学),太太护洪漪是护士和卫生员周祖森。我问了荘老,在衢州,有没有记载当时在寻找西医的报道,既然获救的美国飞行员来到衢州,作为当地著名的首位毕业于浙江医专毕业的西医生,政府理所当然应该派人联系外公呀。荘老说没有这方面的信息,看来这或许是研究衢州抗战史学者未来的一个研究项目)。
母亲和外公徐焕奎合照,摄于1951年。外婆陈鼎新(1887-1944)原名陈娴,进步女性,才华横溢,拒绝缠脚,深受孙中山辛亥革命影响,崇拜“鉴湖女侠”秋瑾,自己改名“鼎新”,梦想追求成为时代的“革故鼎新”之女性;在当时浙江72县中,通过选拔,代表开化县,免费保送杭州女子师范就学。他们一共有5个孩子,前面有一对双胞胎,不幸早年夭折,大姐在1940年躲避日军空袭衢州时不幸病逝,母亲1944年亦病逝,只留下父亲和他们姐弟两相依为命。
外婆陈鼎新旧照,它是母亲从她上海的舅舅手中获得的唯一的一张照片。母亲曾对我回忆起当年姐弟俩的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情况。他们一起考入衢中附小读书,母亲毕业后先公费考入位于常山的浙东一中。值得一提的是,诺贝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1926-2024)也曾在浙东一中念书。舅舅衢中附小毕业后,中学公费考试落榜,心情沉重,忧郁不语。母亲开导他不要放弃,继续报考。由于母亲是浙东一中的公费优等生,很受校长器重。母亲和校长提到弟弟也在报考一事,第二年,舅舅终于如愿以偿,以公费生资格入学。(注:去年笔者回老家衢州,承蒙衢州高级中学校长周晓天先生安排,参观了母亲的母校-衢州一中,也看到了母亲在校园内巨石上题写的“静石”二字,并和高中班同学互动。但就是没有找到舅舅中学毕业的花名册,后经周晓天先生多方打听,才找到确认舅舅在浙东一中学习过,这和母亲文中提到的信息是一致的,再次感谢周先生的帮助,同时,也感谢他代表我,把舅舅的遗物捐给了衢州档案馆存留)。舅舅高中毕业后,于1949年3月参加第二野战军12军,进军西南,当时的12军军长是大名鼎鼎的王进山将军。后随军赴朝鲜,投入到那场令人难忘的血与海的战斗。当时,作为军属的外公想念唯一的儿子,还专门书写满满三页的书信给毛主席和朱老总,寻找舅舅的下落。由于名额有限,外公也没有机会参加赴朝鲜志愿军慰问团,亲自去寻找儿子,实为憾事。
舅舅作为教导队文化干事,由于战场表现优异,加上高中学历,1953年被保送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系学习,1957年以优异成绩第一期毕业,获在军旗前摄影殊荣,并留校任教。哈军工第一期一共有636名毕业生,培养了一大批杰出校友,包括124位两院院士、173位大学书记和校长、149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54位共和国将军和千余位航天国防总工程师。我2024年回老家衢州寻根,学评表妹把舅舅的军人证件,毕业证书,毕业论文,军旗前荣照,军功章和2003年在北京举办的哈军工第一期老同学相聚专刊报道和发言等资料,委托我转交个衢州档案馆,作为衢州名人资料保存。同时,我也把外公的军属证和写给毛主席和朱老总的三页书信,也捐赠给了档案馆,以供后人查阅研究,也是晚辈对舅舅军旅一生,魂归故里的一个交代吧。
1985年夏,我陪着一个美国旅行团在北京参观游览,顺便去拜访了舅舅和舅妈李云玲(1930-2022)。 我约了一辆出租车,花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位于卢沟桥附近的装甲兵学院部队宿舍,见到了舅舅和舅妈。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见到仰慕已久的舅舅,也是生平最后一次见到他。同样地,母亲和舅舅在1949年分别后,姐弟俩也只见过二面,也是母亲出差去北京见的面。舅舅面容和眼睛和母亲很像,圆脸大眼,身材魁梧,腰板笔直,标准的军人风姿。记得初高中时候,我常给舅舅舅妈写信,询问青年如何参军当兵的建议,其中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舅舅和舅妈想法帮我弄一套军装,那是70年代年轻人穿戴的标配。舅舅回信说,他每年也只发2套军装,但还是寄给了我一套带有四个口袋的干部军装,我满怀欣喜穿上军服,骑着飞鸽牌自行车,在中学里得瑟了一回,老师同学羡慕不已。可好景不长,这套军装在院子里晒干时被盗,虽然当时去派出所报警,但查不到小偷,找不回军服,这事弄得我几天几夜没有合眼。所以,只得写信给舅舅和舅妈,说明军服被盗情况,恳请再给一套军装。舅舅即可回信,说正好部队在处理老式军装,花了5块钱,买了一套米黄色的老式干部军装,寄给我母亲。我收到老式军装后,感激涕零,即可回信深表谢意,说要向舅舅学习,高中毕业后也要参军。这次见到舅舅后,重提往日旧事,他听了会心一笑,说年轻人当时都想穿军装,时代的烙印,想法很正常。
笔者(左)和舅舅徐定远、舅妈李云玲合影,摄于1985年北京。
舅舅徐定远和舅妈李云玲合影。80年代,邓公宣布裁军百万,军队院校大调整。舅舅和舅妈被要求转业或离休,他们也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就按要求离休了,舅舅作为装甲兵学院的师职教授,对离休后在丰台区干休所的住房安排很满意。大裁军后,部队恢复军衔制,舅舅哈军工第一期的老同学大多获得少将或大校军衔,舅舅的同事说,如果他当时不离休,至少也会是大校或少将,舅舅听了淡然一笑,因为他的性格就是谦恭有度,与世无争,淡泊名利。记得母亲当时和舅舅书信往来,谈到舅舅从部队转业一事,还特地询问了浙江有关部门,建议舅舅按原地参军政策,就可以转业回衢州老家,按级别可以担任当地厅局级干部,比离休后什么都没有强。舅舅回信说,在北方生活已经习惯,同事老友均在北京,舅妈是北方人,不习惯南方潮湿的生活环境,也不想在相斗互毁,尔虞我诈的官场厮混,就是一个教书匠,想过平静的生活,转业回老家,安度晚年一事就这样耽搁了。奇怪的是,舅舅自1949年5月参军离开老家后,就一直没有回到老家看一下,这和纷纷晚年回故乡的别的衢州籍同学大不一样,这可能是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迷。
2010年12月,母亲不幸感冒,病重入院。我从美国匆匆赶回杭州,在医院陪伴母亲近一个月,母亲不幸于2011年1月病逝。我打电话通知了舅舅,他也悲痛不堪,想起青年时的姐弟情谊。由于舅舅和舅妈身体欠佳,又刚动了手术,所以来不了杭州出席母亲的追悼会,我表示理解,希望两老保重身体。记得母亲提起外公1954年病故时,母亲从南京回衢州处理后事,舅舅学业繁忙,专业机密,也无法从哈军工请假回衢州奔丧,并来信感谢母亲为他尽孝心。我在整理母亲遗物时,发现姐妹俩的信函足足有200多封。特别是母亲作为西泠印社书法代表团访问日本和来美国探亲访友,均和舅舅通性分享,也得到舅舅的赞许和羡慕。我处理完母亲的后事后,原计划是去北京看望舅舅和舅妈,但是,母亲过世前在医院里待了近一个月,我的回美机票已经订托,所以只能把从美国带回来送给舅舅的一个最新版的自动照相机,快递给舅舅,算是我对他35年前送我的2套军装的回报吧,他收到后很高兴,并且回电要我把相机使用中文说明寄给他,我谆嘱寄给他了。
记得我在北京第一次去舅舅家时,舅妈还亲自下厨,做了红烧大茄子和山东家常菜,款待我。舅妈是山东人,来自临沂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家中有7个兄弟姐妹,从小性格叛逆,学习优异,中学毕业后,离家出走,投奔解放军,当了一名卫生兵。一生军旅生涯,最后在军医院做到护士长,在80年代末从部队离休,和舅舅一起过着无忧无虑的离休老干部生活。据母亲生前和我讲了舅舅和舅妈想恋爱的故事。当时,在部队里,老干部追求部队医院里的护士很普遍,类似电影“亮剑”里提到的李云龙和护士妻子田雨的故事。舅妈是来自沂蒙山的富家女儿,长得娟秀清雅,肤若凝脂,声若流莺,气质娴静,不少老干部托院领导做媒说情,并说嫁给老干部后可以帮助解决出身不好入党的问题,但都遭到舅妈断然拒绝。舅妈见到年轻俊美的哈军工毕业的高材生舅舅后,一见钟情,堕入爱河。不久,俩人结婚获得领导批准,有情人终成眷侣,一生相爱 60年。
舅妈(前左),表弟徐帆(前右),刘博士(后排左)和笔者合影,2016年摄于北京丰台区一家泰式餐馆。2016年8月,舅舅病逝2个月后,我委托当时还是女友的刘博士带上大蛋糕和礼物去看望舅妈,她们一见如故,因为都曾是从事医学医疗的军人,又隶属总后一个大单位。舅妈很喜欢刘博士,当时还有她的妹妹6姨和7姨。都说我有福,找到一位博士大美女,催着赶快娶进来。我当时还在犹豫,因为原配病逝9年,孩子均大学毕业,已经习惯一个人的生活了。舅妈当时抱怨,一直念叨,307医院最后没有让她见躺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2个多月的舅舅最后一面。如果刘博士早点知道这事,可以请她在307医院的同事帮忙,照顾一下离休老干部。可惜,当时不知道事情原委,就无法协助舅妈临终关怀一事。后来,舅妈住院和看病,都委托刘博士办理,非常满意。舅妈和舅舅一样低调生活,从来不和别人争夺名利。据舅妈讲,2人离休后,就待在家里,从来没有外出北京旅游观光,俩人喜爱独居私宅,安静生活,生前也没有去加拿大看望儿媳孙女。2017年9月,我和刘博士一起去看望舅妈和从加拿大来北京的表弟徐帆,并一起吃饭,回顾家事。这是我一生第二次见到舅妈,也是我终身见到她的最后一次。大家聊到家事,看来衢州徐家都是独子单传,去了美加留学。我在美国发展,有一男二女3个孩子。表弟徐帆在加拿大发展,有一女,昵称雪儿,2024年成功考入竞争激烈的加拿大医学院,总算100多年后继承了她爷爷徐焕奎的医生事业,告慰爷爷在天之灵,给衢州老徐家增光添荣,蓬荜生辉,就像当年外公拿着军属证,兴奋无比。
我第一次和表弟徐帆(1962-2018)相见是1980年,他来浙江大学物理系上学。记得当时母亲和舅舅对徐帆外出上学很担忧,一是宠爱的独子,二是身体虚弱,三是外地陌生。从北京来到万里之外得南方杭州,就觉得放心不少,算是和外公同一个大学学习了。徐帆1962年出生于西安。当时,舅舅请母亲给孩子取名。母亲说流经西安的渭河,古称渭水。它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流经陕西省的关中平原,在西安附近形成 “八水绕长安”的格局,并最终汇入黄河。可以给孩子取名:徐渭。后来决定给表弟取名徐帆,小名:小渭。母亲见到徐帆时,就叫他“小渭“。
我家住在西湖孤山,离浙江大学约4-5公里,骑自行车20几分钟就到了。见面时,我一看徐帆1.8米瘦高个,但感觉他身体不是太结实,估计不喜欢运动,带着一副眼镜,穿着军装,讲话轻声文雅,和舅舅嗓音一样。周末,我带着他见了母亲,并带他游山玩水,逛遍整个孤山,还带着他去我常常钓鱼摸虾的 “文澜阁” 池塘边。(见图)
笔者和徐帆(右坐者)在杭州西湖孤山 “文澜阁“太湖石上留影。我这辈子可谓托福上天,有幸出生和居住在乾隆行宫西湖孤山上,度过了美好的青少年时光。记得每天放学后,就和同学去“文澜阁”玩耍,穿越花石亭榭,爬上太湖石,并在池塘中钓鱼捕虾,不亦乐乎。“ 文澜阁”是清代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也是南三阁中唯一幸存的一座。文澜阁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次年完工,由圣因寺后的玉兰堂改建而成,改建的费用由浙江商人捐办。乾隆五十二年(1787)开始藏书,到嘉庆初年,发给文澜阁“书三万五千九百九十册,为匣六千一百九十一”。我母亲就在“文澜阁“内上班,我每次放学后,就去母亲处报到,常看到母亲在翻阅古籍书,边读边做笔记。我放下书包,母亲知道我放学了,就放心让我去玩耍。晚饭后一定查看我作业,指导督促完成,如今记忆尤新,常常回忆那段美好的母子互动情景!
母亲也常带着徐帆到处游玩,并拍照留念。逢人便说,弟弟的儿子从北京来浙大读书•,专攻物理。她经常鼓励他出国留学,学习获诺奖的杨振宁博士和李政道博士,同是浙大子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李政道博士就倡议并创立了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计划(China-U.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英文简称CUSPEA)。该计划的目标是为中国培养915位博士研究生,为培养中国青年物理学家作出了贡献。徐帆念的是物理,应该学习老一辈学者,出国留学,为国争光争气,这也是当时母亲和舅舅书信来往的绝大多数的内容。浙江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徐帆考入南京大学物理系研究生班,1990年赴加拿大攻读物理学博士。
母亲和外甥徐帆的合影照,摄于1980年杭州西湖孤山放鹤亭九曲桥,背后遥远处是宝石山上矗立的著名保俶塔。记得当时舅舅也和母亲谈到徐帆的婚姻,说是院内有一个政工干部,有5朵金花,其中一朵看中了徐帆来提亲。舅舅对母亲讲,他最反感做政工的人,每次运动整人。母亲也有同感,此事就过篇了。后来,徐帆和学评妹相爱结婚,还请我帮忙换了外汇,考托福和GRE。终于,徐帆考取了加拿大一所大学物理博士班,赴加拿大学习,读博期间,获得IBM的一份工作。舅舅第一时间也向母亲汇报了,希望我们在美国和加拿大保持联系。
徐帆(左第一人),女儿雪儿(左2),太太方学评(左3),刘博士(右2)和笔者(右第一人)合影,2017年摄于美国纽约尼加拉瓜大瀑布一家日餐馆。徐帆的太太学评在国内是一名眼科医生,来加拿大陪读期间,发奋努力,在加拿大一所大学,获得生物学硕士,2004年通过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的医学院毕业考试后,来到美国做病理住院医生。先后在纽约一家美国医院和德州一家医院做病理住院医。我当时住在康州,徐帆打电话给我说,德州气候闷热,和加拿大相比,好像进了火焰山,每天空调开着,还很闷热。他带着女儿雪儿,陪着太太完成住院医培训,然后就回加拿大执业。
2006年初,笔者和原配Helen从国内探亲回美国,俩人均咳嗽、发热、寒战和感到呼吸困难,3天后,俩人一起挂急诊入院。医生从我肺部抽液化验,确定是患了肺炎,医治后出院。Helen出院后3个月后,仍咳嗽,感到胸下腹部顶着疼,再次入院,医生说化验报告显示大概率是患了晚期胸膜间皮瘤(mesothelioma,)或亚裔女子普遍患的小细胞肺癌。后来我们又去了波士顿著名丹娜—法伯布莱根癌症中心 (Dana-Farber Brigham Cancer Center) 检查,结论还是不确定。于是,笔者就打电话给徐帆,并把医院做的诊断报告发邮件给他,请病理学家学评看一片子和诊断报告。徐帆在杭州浙江大学读书时,Helen也在浙江博物馆工作,他们见过好几次面,并一起和母亲在博物馆的食堂吃饭。有一次,Helen 还陪着徐帆一起去了母亲搬的新家。
我本来认为美国科技如此发达,为何确定不了是哪种癌症?记得学评向我解释,每个癌症的细胞形状不一样,都有具体形态,但有的形态不明确,既不是方型,也不是圆形,所以难以确诊。徐帆对我说,由于耗费金钱的医疗投诉官司,加拿大医院为了确保自身免责,医生诊断报告一般都会写上“似乎是”或“有点像”等字眼,留有回旋余地,不负法律责任。徐帆对Helen说,他从不相信医生的诊断,他生病时自己开药方。舅妈的手也是给医生治疗失误,造成终身手指残废。 如这事发生在美国,官司赔偿费估计得超过百万。徐帆叫Helen放心,生活照旧,医生误诊吓死病人的事多着呢。由于不能具体确定病人患了那种癌症,病人既使有医疗保险,还得自掏腰包,化疗费一次约1.6万美金,一轮化疗8次。据报道,美国癌症患者平均的治疗花费约100万美金,但最终还是一命呜呼,钱财两空。据医生解释,保险公司是按每种癌症的代码,来报销化疗费的,代码不能确定,就不知道用那种药物治疗;除非自愿做小白鼠,供医药公司试验。Helen向医生明确表示,拒绝做小白鼠。医生和我们讲,晚期胸膜间皮瘤患者生存期约3-6个月,叫我们准备后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尽量享受最后生活的日子。Helen做了化疗后,副作用很厉害,病情没有好转,最后放弃化疗,改用中医疗法。我当时还把在纽约开诊得上海名医和浙医大名医,带入医院,给Helen号脉配药,希望奇迹出现。Helen于癌症顽强搏斗了近2年,大大超过医生判断得3-6个月存活期。最后,Helen不幸于2007年底病逝,生命定格在50岁。徐帆还常来电关怀,并打电话给远在杭州的母亲表示慰问。
2017年,我和刘博士预约去纽约尼加拉瓜大瀑布,去见徐帆一家。徐帆一家从加拿大开车过境来美国,相见在徐帆以前去过的一家当地颇有名得日本料理餐厅午餐。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徐帆得太太学评和宝贝千金女儿雪儿,双方一见如故,久违相逢。刘博士曾在北京舅妈处见过学评和雪儿,都是部队大院之弟,相谈甚欢。我和徐帆也是一生中第3次见面,没想到的是,那次相见,竟是和徐帆得最后一别。2018年5月4日,学评突然来电,说徐帆今早心脏病突发病逝。我当时不敢相信是否听错了,脑袋轰隆一响,一片空白,难以想象刚见面不到一年的表弟走了,他才刚过57岁,竟然和他奶奶阳寿一样。我失去了世间唯一的一位表弟,虽然我们一生彼此只见过数次面,但每次想起徐帆,当年在杭州第一次相见和游玩的情景即可浮现在眼前,挥之不去,生命短暂脆弱,惋惜中年就离开人世的表弟。
今年是我和舅舅、舅妈在北京第一次见面40周年,和表弟徐帆在杭州第一次见面45周年,同时又是徐帆离世7年,特捐献此文,寄托怀念舅舅,舅妈和表弟一家,祝他们在天堂相会,互报平安。
作者简介:笔者笔名金石,号孤山居士,出身于杭州西子湖畔俞楼一个书香门第的文化人家庭。作者1982年毕业于浙大外语系,曾是长春电影制片厂 “电影世界” ,北影“大众电影”,浙江“大众电视”,贵州“电影评价”杂志,以及“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和“钱江晚报”的特约记者,发表近百万字文章和影评。赴美留学后,作者笔耕不辍,发表了300多篇有关新移民在美国创业的文章,出版了约40万字的“美国创业,实战指南”一书,粉丝数万,佳评如潮。(完)
| 
			 短租民宿管理招募中 
			  现诚聘以下岗位:接待:负责接待客户入住和退租服务,需要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清洁:退租时整理并打扫房间,能吃苦耐劳,工作负责;要求为人和善,举止得体,积极阳光。我们希望找到一位细心负责的女士来担任这个职位。工作时间:9:00am-17:00pm 联系方式6125120061。 | 
		
| 
			 诚聘老人助理 
			  陪同老人出席公益慈善活动晚会,福利院公益活动以及其他社交活动!岗位要求:女性30岁以上,有爱心,整体形象整洁,良好的仪态,普通话流利!联系方式:651-368-9688 。 | 
		
| 
			 请房屋看护 
			  本人经常出差,需找一名房屋看护大姐帮忙打理,绿植修剪,房屋安全等。待遇来电了解:651-368-9696。 | 
		
| 
			 诚聘老人助理 
			  诚聘老人助理,内容:照顾老人,陪同出行,饮食膳食等。要求:女性,性格温和,有责任心,善于沟通,会做饭和简单家务等。待遇:上五休二,待遇优厚!薪资:住家 1300/周,通勤1100/周。有意者请联系:218-448-8638,未及时接听麻烦短信留言。 | 
		
| 
			 招聘住家保姆 
			  现诚聘一位住家保姆,负责照顾一位82岁的老太太。要求如下:身体健康,会说普通话,有耐心,性格温和,会做饭,饮食清淡为主,做事干净利索,有良好卫生习惯。工资:每天120-150美元(根据经验面议),包吃住,工作稳定。如您有相关经验并符合以上条件,欢迎联系我们:612-819-9079。 | 
		
| 
			 兼职包装 
			  一些简单的礼盒包装,适合居家宝妈,暂时待业,空闲时间多以及退休人士的简单兼职工作,工作时间灵活,自由安排,薪资按件计算,做完即结算。欢迎咨询。电话:6129285408。 | 
		
| 
			 华兴报网站征稿 
			  题材不限,热点评论、新闻追踪、游记、散文、创业故事、留学经历、移民、工作生涯、美食心得等,以及相关专业文章,如科技、房地产、税务、医疗、健康、法律、移民等。邮箱:jssnjszxl@qq.com。 
			美国华兴报发行明尼苏达州、威斯康星州、爱荷华州、北大科大州、南达科达州、伊利诺伊斯州、密苏里州、俄亥俄州和芝加哥市,每期发行一万份。 免责声明 
			  本站(网址:ChinaTribuneMN.com)凡标注来源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邮箱:jssnjszxl@qq.com,微信:jsjszxl),以便及时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