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7月19日,第七届“创新创业在海安”主题活动吸引了300多名来自国内高校院所的专家学者齐聚海安,现场签约引进原创性成果项目10个,人才项目和平台合作项目10个,高科技投资项目10个。受疫情影响,30多家“双一流”高校与企业进行线上互动,达成产学研合作意向100多条。
2014年,海安“撬开”全国各地专家、教授、学者的大门,借力“创新创业在海安”主题活动,集聚创新智慧,播撒创新种子。六年多来,海安在“双创”风口跑出了创新“加速度”,驱动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累计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近1500个,引进成果转化项目260多个,支付合作经费超10亿元。海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指标均居全省第一方阵,成为仅有的9个全省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地区之一。
依靠科技创新,海安实体经济越做越强、越做越大。去年,全市应税销售超10亿元企业21家,超20亿元企业9家,超50亿元企业7家,百亿元企业2家。连续8年南通市综合考核名列第一。4月份,全省2019年度高质量发展红榜揭晓,海安成为南通唯一被表彰县(市、区),进位13个位次。
创新驱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金宏电化设备公司是一家从事金属材料及其深加工、钛电极及其它金属电极、电解槽企业,2018年,公司产值还不到800万元。7月初,得知第七届“创新创业在海安”即将召开,公司董事长张英志立即拨通了市科技局电话,表达了想要参会的愿望。
“去年受邀参加第六届‘创新创业在海安’活动,恰巧碰上了我们发展的瓶颈期。接到通知时,我心里还有些犯嘀咕,总觉得这个活动跟我们企业关系不大,怕去开会耽误时间。”张英志笑言,当时抱着“随便转转”的态度来到会场,没想到这一转,却“赚”来了公司突破发展的良机:当天的成果发布会上,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发布的科技成果恰巧是企业急需的技术。没等活动结束,张英志就找到了发改、科技等部门,通过他们的引荐,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成功签订了“流体床电催化有机废水处理项目”。仅用一年时间,企业产值就冲到了1300万元。今年前五月,企业发展未受疫情影响,销售增长了20%。
在海安,依靠科技创新,一大批小企业散发出无穷的大能量。从城郊一家作坊式小企业到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95%,南通跃通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姚遥深有感触:没有求变思维,不要说公司的发展,连生存都有问题!通过政府搭桥牵线,企业与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每年将7%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只攻一个城墙口——全自动木门生产线。
6月底,南通跃通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新厂区的生产车间内,刚刚调试完的门扇全自动柔性加工生产线正在按照零件顺序拆卸、打包、装车,即将发货。这条该公司牵头的“面向定制式木工家具制造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示范线”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立项。“3月完成新厂房搬迁,4月投入使用。”姚遥说,疫情也未能阻挡企业创新发展的步伐,上半年企业销售同比增长近30%。
在海安,企业不断发展的背后,是创新在支撑,产业从无到有的崛起,是创新在引领。
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海安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园内,每家企业都异常忙碌,高科技、智能化的设备供不应求。
早在2014年,海安就将机器人产业作为一大新兴产业和未来十分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培育和发展,致力打造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百亿级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
2018年,海安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园区揭牌,随后,海安上海交大研究院、海安交睿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图灵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等多家研究院、研发中心、企业纷纷入驻,助力海安企业“机器换人”,提升产业智能制造能力。
载体打造掀起企业创新发展的“千层浪”,海安70多家企业实现“机器换人”,进军智能制造,7家企业拥有省级智能车间。前不久,海安交睿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参与的“协作型工业机器人与柔性工件精准作业技术”项目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公司是海安上海交大研究院孵化公司,目前已研发出10多种机器人“走进”各家企业,为各领域企业提供了各系列机器人及配套产线300多条,为海安重点产业板块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7月14日,在江苏图灵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内,数十台机器人不停屈伸着机械臂,演示着各自的“十八般武艺”。公司负责人夏先国透露:“其中有8台已连续工作了72小时以上,未发现任何问题,下午即将发货,发往河北、重庆等地。”今年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发生用工荒,图灵机器人生产的多功能机器人成了“香饽饽”,前4月,公司销售同比增长了50%。
依靠创新,海安标杆企业不断涌现。通润汽车、铁锚玻璃等4家企业获评工信部单项冠军示范企业,通洋机电、天楹集团等23家企业获评省专精特新产品、科技小巨人企业,鹏飞、鑫缘入选江苏省“自主工业品牌五十强”,鑫缘、联发、铁锚入选省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
人才引领,汇聚产业发展新动能
全面释放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动能,是海安打开高质量发展大门的“金钥匙”。近年来,海安通过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吸引和集聚了一大批人才创新创业,为打造“产业高地”、建设“幸福之城”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世界首套“4300毫米宽厚板柔性化轧制生产线”、世界首条“1450毫米有色金属板材定制化制备生产线”……这几年,位于海安的江海机床集团不断推出市场竞争的“杀手锏”产品。
10多年前,通过政府搭桥,江海机床集团与太原科技大学成功“联姻”。在参观了高校实验室后,江海集团感受到了与前沿技术的巨大落差。再不转型,只能等死!董事长陈友华主动对接时任太原科技大学教授黄庆学(现太原理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并与其带领的团队开展产学研合作。“海安良好的创新生态、企业家浓厚的创新热情,让我没有丝毫犹豫,决定将我唯一的院士工作站选在海安,建在江海。”2018年1月1日,黄庆学院士工作站在江海集团揭牌成立。
海安引导企业积极引才、用才,鼓励创新型人才在海创业扎根。
毕业于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研究所的邹军博士,曾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去年此时,他正为“低波纹无频闪的智能LED驱动电源”项目产业化奔波考察。“创业伊始,对生产投入、市场运作的经验并不充足。”一次偶然的机会,邹军有合作伙伴向他推荐了海安,随后他尝试与海安方面取得联系,很快,海安有关部门负责人便亲自上门“引才”。
“合同签订后两个月时间,就落实了2000平米的免费厂房,同时还帮助招工50多人。”谈及海安速度,邹军赞不绝口。2019年,邹军顺利入选“海陵英才”计划,获得政府财政资助200万元。目前,由其投资的“智能LED驱动电源项目”已在一年内取得了3000多万元销售,项目二期工程正在火热进行。
江苏鹏飞集团深化与东北大学闻邦椿院士团队合作,针对回转窑、球磨机等制造设备开展技术创新,推进“智能车间”建设,在“一带一路”的开拓步伐不断加快。去年,鹏飞集团成功在港股上市,开创海安企业境外上市先河。
江苏铁锚集团引进西北工业大学李玉龙团队,研发的特种安全玻璃成功应用于国产C919大飞机。目前,铁锚集团拥有300多名中外专家组成的研发团队,先后开发了30多项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高新技术产品,拥有专利85件,在特种玻璃制造领域积累了独特的技术优势。
……
近几年来,海安已先后引进国家级人才78人、高层次人才2813人,6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154人入选省“双创计划”、147人入选省“333”与南通市“226”人才培养工程,入选数量均居南通第一。海安建成“长三角海归创新创业海安基地”,被评为“江苏省人才工作先进地区”,人才综合竞争力位居全省前五,长江以北第一。
政策支撑,打造最优“双创”生态圈
“这是刚研发出的多区温度控制系统、多轴多缸精密均匀加压系统和高效快冷系统,成功打破国际技术封锁。”今年4月,江苏博联硕焊接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福博士带领“985”高校博硕士团队攻克大型真空扩散焊设备温度和压力精准控制的技术难题。他坦言,海安提供的450万元的财政资助,2万平米厂房三年内免租金,以及子女入学等各方面的利好政策是他安心创业的“加速器”。
政策是“创新创业”的必要保障。在用才留才方面,海安不断捧出真金白银。2019年3月10日,海安出台《关于实施“海陵英才”计划及若干政策的意见》,同步制定“海陵英才政策40条”,这40条既紧盯院士等顶尖人才和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也注重普通高校毕业生和乡土人才、技能人才,涵盖人才创新创业初始期、发展期和成长期各个阶段的启动资金、创业场地、银行贴息、税收返还、上市奖励等多项支持。今年4月,海安人才政策再加码,出台“海陵英才”计划补充意见,实施“海陵名家”“海陵名师”“海陵名医”工程,向一线高技能人才、实用性人才倾斜,向建筑人才、外经外贸人才等行业人才倾斜,进一步放大“海陵英才”计划政策效应。
海安用良好的人才政策为产业提质增效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海安纺织丝绸、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等十大产业集群,在院士、行业领军人才等组成的创新创业团队引领下,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去年,海安工业应税销售在南通率先突破2000亿元,增长16.7%。规模企业、亿元企业数均居全省第一方阵。
“企业开展共性技术攻关,我们将给予针对性支持,这是海安始终不变的政策!”今年,疫情发生后,根据“海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企业抗疫情稳发展的若干措施意见”的要求,海安市科技局立即打出“组合拳”,会同金融监管局、财政局,对“苏科贷”业务实施财政贴息,“苏科贷Ⅰ”按照同期基准利率的40%进行补贴,单个企业不超过5万元;“苏科贷Ⅱ”按照贷款利率的20%进行补贴,单个企业不超过10万元。
江苏拓创科研仪器有限公司组织人员和技术力量与河海大学、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的多位专家共同寻求“液压致裂联合承载试验装置”这项技术突破和创新点。该项目获得南通科技创业大赛暨“通创荟”创新创业大赛“成长企业组优秀奖”。然而,项目的投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科技局向我们推荐‘苏科贷’,解决了200万元的贷款。”公司负责人费小莉说,目前该项目顺利投产。
“苏科贷”融资业务这一良好的创新政策已成为海安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好帮手。2011年开展至今,海安已有98家企业申请“苏科贷”业务,贷款额度5.3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4家,企业新获发明专利544件,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27个、省级科技项目16个,实现工业产值近45亿元。
2014年,海安“撬开”全国各地专家、教授、学者的大门,借力“创新创业在海安”主题活动,集聚创新智慧,播撒创新种子。六年多来,海安在“双创”风口跑出了创新“加速度”,驱动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累计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近1500个,引进成果转化项目260多个,支付合作经费超10亿元。海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指标均居全省第一方阵,成为仅有的9个全省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地区之一。
依靠科技创新,海安实体经济越做越强、越做越大。去年,全市应税销售超10亿元企业21家,超20亿元企业9家,超50亿元企业7家,百亿元企业2家。连续8年南通市综合考核名列第一。4月份,全省2019年度高质量发展红榜揭晓,海安成为南通唯一被表彰县(市、区),进位13个位次。
创新驱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金宏电化设备公司是一家从事金属材料及其深加工、钛电极及其它金属电极、电解槽企业,2018年,公司产值还不到800万元。7月初,得知第七届“创新创业在海安”即将召开,公司董事长张英志立即拨通了市科技局电话,表达了想要参会的愿望。
“去年受邀参加第六届‘创新创业在海安’活动,恰巧碰上了我们发展的瓶颈期。接到通知时,我心里还有些犯嘀咕,总觉得这个活动跟我们企业关系不大,怕去开会耽误时间。”张英志笑言,当时抱着“随便转转”的态度来到会场,没想到这一转,却“赚”来了公司突破发展的良机:当天的成果发布会上,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发布的科技成果恰巧是企业急需的技术。没等活动结束,张英志就找到了发改、科技等部门,通过他们的引荐,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成功签订了“流体床电催化有机废水处理项目”。仅用一年时间,企业产值就冲到了1300万元。今年前五月,企业发展未受疫情影响,销售增长了20%。
在海安,依靠科技创新,一大批小企业散发出无穷的大能量。从城郊一家作坊式小企业到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95%,南通跃通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姚遥深有感触:没有求变思维,不要说公司的发展,连生存都有问题!通过政府搭桥牵线,企业与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每年将7%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只攻一个城墙口——全自动木门生产线。
6月底,南通跃通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新厂区的生产车间内,刚刚调试完的门扇全自动柔性加工生产线正在按照零件顺序拆卸、打包、装车,即将发货。这条该公司牵头的“面向定制式木工家具制造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示范线”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立项。“3月完成新厂房搬迁,4月投入使用。”姚遥说,疫情也未能阻挡企业创新发展的步伐,上半年企业销售同比增长近30%。
在海安,企业不断发展的背后,是创新在支撑,产业从无到有的崛起,是创新在引领。
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海安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园内,每家企业都异常忙碌,高科技、智能化的设备供不应求。
早在2014年,海安就将机器人产业作为一大新兴产业和未来十分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培育和发展,致力打造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百亿级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
2018年,海安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园区揭牌,随后,海安上海交大研究院、海安交睿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图灵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等多家研究院、研发中心、企业纷纷入驻,助力海安企业“机器换人”,提升产业智能制造能力。
载体打造掀起企业创新发展的“千层浪”,海安70多家企业实现“机器换人”,进军智能制造,7家企业拥有省级智能车间。前不久,海安交睿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参与的“协作型工业机器人与柔性工件精准作业技术”项目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公司是海安上海交大研究院孵化公司,目前已研发出10多种机器人“走进”各家企业,为各领域企业提供了各系列机器人及配套产线300多条,为海安重点产业板块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7月14日,在江苏图灵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内,数十台机器人不停屈伸着机械臂,演示着各自的“十八般武艺”。公司负责人夏先国透露:“其中有8台已连续工作了72小时以上,未发现任何问题,下午即将发货,发往河北、重庆等地。”今年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发生用工荒,图灵机器人生产的多功能机器人成了“香饽饽”,前4月,公司销售同比增长了50%。
依靠创新,海安标杆企业不断涌现。通润汽车、铁锚玻璃等4家企业获评工信部单项冠军示范企业,通洋机电、天楹集团等23家企业获评省专精特新产品、科技小巨人企业,鹏飞、鑫缘入选江苏省“自主工业品牌五十强”,鑫缘、联发、铁锚入选省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
人才引领,汇聚产业发展新动能
全面释放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动能,是海安打开高质量发展大门的“金钥匙”。近年来,海安通过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吸引和集聚了一大批人才创新创业,为打造“产业高地”、建设“幸福之城”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世界首套“4300毫米宽厚板柔性化轧制生产线”、世界首条“1450毫米有色金属板材定制化制备生产线”……这几年,位于海安的江海机床集团不断推出市场竞争的“杀手锏”产品。
10多年前,通过政府搭桥,江海机床集团与太原科技大学成功“联姻”。在参观了高校实验室后,江海集团感受到了与前沿技术的巨大落差。再不转型,只能等死!董事长陈友华主动对接时任太原科技大学教授黄庆学(现太原理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并与其带领的团队开展产学研合作。“海安良好的创新生态、企业家浓厚的创新热情,让我没有丝毫犹豫,决定将我唯一的院士工作站选在海安,建在江海。”2018年1月1日,黄庆学院士工作站在江海集团揭牌成立。
海安引导企业积极引才、用才,鼓励创新型人才在海创业扎根。
毕业于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研究所的邹军博士,曾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去年此时,他正为“低波纹无频闪的智能LED驱动电源”项目产业化奔波考察。“创业伊始,对生产投入、市场运作的经验并不充足。”一次偶然的机会,邹军有合作伙伴向他推荐了海安,随后他尝试与海安方面取得联系,很快,海安有关部门负责人便亲自上门“引才”。
“合同签订后两个月时间,就落实了2000平米的免费厂房,同时还帮助招工50多人。”谈及海安速度,邹军赞不绝口。2019年,邹军顺利入选“海陵英才”计划,获得政府财政资助200万元。目前,由其投资的“智能LED驱动电源项目”已在一年内取得了3000多万元销售,项目二期工程正在火热进行。
江苏鹏飞集团深化与东北大学闻邦椿院士团队合作,针对回转窑、球磨机等制造设备开展技术创新,推进“智能车间”建设,在“一带一路”的开拓步伐不断加快。去年,鹏飞集团成功在港股上市,开创海安企业境外上市先河。
江苏铁锚集团引进西北工业大学李玉龙团队,研发的特种安全玻璃成功应用于国产C919大飞机。目前,铁锚集团拥有300多名中外专家组成的研发团队,先后开发了30多项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高新技术产品,拥有专利85件,在特种玻璃制造领域积累了独特的技术优势。
……
近几年来,海安已先后引进国家级人才78人、高层次人才2813人,6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154人入选省“双创计划”、147人入选省“333”与南通市“226”人才培养工程,入选数量均居南通第一。海安建成“长三角海归创新创业海安基地”,被评为“江苏省人才工作先进地区”,人才综合竞争力位居全省前五,长江以北第一。
政策支撑,打造最优“双创”生态圈
“这是刚研发出的多区温度控制系统、多轴多缸精密均匀加压系统和高效快冷系统,成功打破国际技术封锁。”今年4月,江苏博联硕焊接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福博士带领“985”高校博硕士团队攻克大型真空扩散焊设备温度和压力精准控制的技术难题。他坦言,海安提供的450万元的财政资助,2万平米厂房三年内免租金,以及子女入学等各方面的利好政策是他安心创业的“加速器”。
政策是“创新创业”的必要保障。在用才留才方面,海安不断捧出真金白银。2019年3月10日,海安出台《关于实施“海陵英才”计划及若干政策的意见》,同步制定“海陵英才政策40条”,这40条既紧盯院士等顶尖人才和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也注重普通高校毕业生和乡土人才、技能人才,涵盖人才创新创业初始期、发展期和成长期各个阶段的启动资金、创业场地、银行贴息、税收返还、上市奖励等多项支持。今年4月,海安人才政策再加码,出台“海陵英才”计划补充意见,实施“海陵名家”“海陵名师”“海陵名医”工程,向一线高技能人才、实用性人才倾斜,向建筑人才、外经外贸人才等行业人才倾斜,进一步放大“海陵英才”计划政策效应。
海安用良好的人才政策为产业提质增效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海安纺织丝绸、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等十大产业集群,在院士、行业领军人才等组成的创新创业团队引领下,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去年,海安工业应税销售在南通率先突破2000亿元,增长16.7%。规模企业、亿元企业数均居全省第一方阵。
“企业开展共性技术攻关,我们将给予针对性支持,这是海安始终不变的政策!”今年,疫情发生后,根据“海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企业抗疫情稳发展的若干措施意见”的要求,海安市科技局立即打出“组合拳”,会同金融监管局、财政局,对“苏科贷”业务实施财政贴息,“苏科贷Ⅰ”按照同期基准利率的40%进行补贴,单个企业不超过5万元;“苏科贷Ⅱ”按照贷款利率的20%进行补贴,单个企业不超过10万元。
江苏拓创科研仪器有限公司组织人员和技术力量与河海大学、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的多位专家共同寻求“液压致裂联合承载试验装置”这项技术突破和创新点。该项目获得南通科技创业大赛暨“通创荟”创新创业大赛“成长企业组优秀奖”。然而,项目的投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科技局向我们推荐‘苏科贷’,解决了200万元的贷款。”公司负责人费小莉说,目前该项目顺利投产。
“苏科贷”融资业务这一良好的创新政策已成为海安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好帮手。2011年开展至今,海安已有98家企业申请“苏科贷”业务,贷款额度5.3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4家,企业新获发明专利544件,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27个、省级科技项目16个,实现工业产值近45亿元。
华兴报网站征稿
题材不限,热点评论、新闻追踪、游记、散文、创业故事、留学经历、移民、工作生涯、美食心得等,以及相关专业文章,如科技、房地产、税务、医疗、健康、法律、移民等。原创:自己撰写,配图为佳;编译:编译自网站上的好文章。邮箱:jssnjszxl@qq.com。
美国华兴报发行明尼苏达州、威斯康星州、爱荷华州、北大科大州、南达科达州、伊利诺伊斯州、密苏里州、俄亥俄州和芝加哥市,每期发行一万份。 免责声明
本站(网址:chinatribune.com.cn)凡标注来源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邮箱:jssnjszxl@qq.com,微信:jsjszxl),以便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