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民俗

2019-06-06 08:43:24 美国华兴报 戴俊马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天中节等,古已有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逢节日来临时,中华大地从南到北非常热闹,各式各样的民俗展演纷纷上场,既丰富了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弘扬了民族的传统文化。

包粽子是民俗展演的重头戏。端午节来临时,每家每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曰纪念士大夫屈原。唐代诗人文秀在其《端午》一诗中写道:“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传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后遭馋言去职,被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屈原心殇,于五月五日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为了不让鱼龙虾蟹伤害屈原的身体,有人拿出为屈原准备好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众人见后纷纷仿效。后来人们为了怕饭团为蛟龙所食,就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为今天的粽子。其实,事实并非如此,粽子,又叫做“角黍”、“粽籺”、“筒粽”等,其由来久远,花样繁多。做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到了晋代,成为端午节节庆食物。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的,是南北朝时南梁吴均的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此时屈原已去世750年以上了,说明许多流传至今的端午习俗与屈原毫无关系 。

赛龙舟是民俗展演的竞技戏。赛龙舟历史也很悠久,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里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的竞赛——竞赛时,参赛的龙舟插着队旗,在竞赛的河(江、湖、堰)面上一字排开,竞赛开始后众人齐划桨,在领队的鼓声或哨子声中,呐喊前行,争先夺魁,场面壮观。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龙图腾的一种祭祀活动。百越之地于春秋之前就有在午月午日(即农历五月五日)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图腾祭祀的习俗,在每年阳气旺盛端始的午月午日,用刻画上龙形的舟楫载上古粽子等贡祭品以竞渡形式祭祀龙祖,解厄祈福。后人为了纪念屈原却把这项本来与屈原没有一点关系的娱乐活动也与之联系了起来——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悬菖蒲插艾蒿是民俗展演的清洁戏。小时候,每逢端午节,家里都要悬菖蒲插艾蒿。记得,大人们对这项活动很重视,一般都在端午节的清晨进行。天刚亮,大人们就催促我们:“快,采艾蒿菖蒲去!”我们就高高兴兴地到野外去,找那些好看的带有露水的艾蒿和菖蒲采。回来后,把艾蒿和菖蒲整理齐全,由大人们一把一把地把艾蒿插在自家的屋檐上或门楣上,把菖蒲一捆一捆地悬挂在厅堂里。大人说,这样做就能够祛灾避难了。据说,唐朝末期,黄巢起义军刚起事时滥杀无辜,荼毒生灵,民怨极大。有一次,黄巢经过一个村落,看到一个妇女背上背着一个较大的孩子,手上牵着一个较小的孩子,黄巢非常好奇,就询问原因。那位妇女不认识黄巢,就直接对黄巢说:“黄巢来了,滥杀无辜,叔叔一家都被杀了,只剩下这个唯一的命脉了,万一无法兼顾,只好牺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了。”黄巢听了大受感动,也非常自责,就告诉妇人说:“你只要在门口悬挂艾蒿和菖蒲,就可以避免黄巢之祸了。”不久,黄巢发现,当地所有人家的门上都挂上了艾蒿和菖蒲。黄巢真的就没有再任意杀人。这天恰好是五月初五,于是,人们便把这天插艾蒿和菖蒲视为祛灾避难的吉祥之法,一直流传了下来。

这是我们那个地方流传下来的说法,小时候,思想单纯,大人们那样说,我们也就那样信。后来长大了,接触的东西多了,才知道端午节悬菖蒲插艾蒿还有另外一些说法。据说,在先秦时代,人们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个恶日,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在五日要插菖蒲、艾蒿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后来的人们插艾蒿和菖蒲也是为了防病。艾蒿,又名家艾,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以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上等药物。人们在端午节这天洒扫庭院,悬菖蒲,插艾蒿,洒雄黄水,饮雄黄酒,也是为了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以上活动均是较为普遍的民俗活动,当然,也有一些活动是特殊的民俗,比如佩香囊、栓五色丝线、放纸鸢、画额、佩长命缕、九狮拜象等等,在个别地方也很流行,不管怎样,每一种民俗都有它精彩之名,更有它美妙之处。

表面上看,每种民俗都带有一些迷信的成分,似乎不值得推崇,但往深处说,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一种心里渴望──国泰、民安、健康、幸福!无论哪朝哪代,国泰、民安、健康、幸福都是最美好的东西,都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存所求。人们热热闹闹地演绎端午节的一些民间习俗,很大程度上,不也在保留和传承美好的祈愿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