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煤吐气” 百业兴旺——拜城县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5-11-01 08:39:29 华兴视野
俯瞰拜城县城,水景相映、楼宇林立,尽显这座城市的灵动与生机(8月12日无人机摄)。魏百宁摄

拜城县产业园区众泰煤焦化有限公司厂区一角(2024年5月摄)。魏百宁摄

拜城县大桥乡央都马村的色素辣椒地一派生机(8 月6 日摄)。魏百宁摄

2023年8 月28日,新落成的拜城县第六中学,学生们在参加开学典礼。米热迪力摄

游客在克孜尔石窟参观(2024年6 月4 日摄)。阿卜杜艾则孜•图尔荪摄

  七十载栉风沐雨,七十载沧桑巨变。
  位于天山南麓的拜城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一颗镶嵌在瀚海戈壁中的璀璨明珠。7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拜城各族人民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描绘了一幅经济实力全面增长、人民生活大踏步前进、民生保障全方位改善的壮美画卷,谱写了拜城大地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从“煤田气海”的资源沃土到三链同构的产业高地
  拜城,又称“巴依”,意为美丽富庶之地,是阿克苏地区的“聚宝盆”,有“南疆煤都”“中国天然气之都”的美称,用“扬煤吐气”形容这座工业新城最形象不过。拜城现已探明各类矿产资源8大类58种,尤以煤炭最为出名,全县煤炭远景储量达50亿吨,已探明储量22.52亿吨,拥有煤炭开采、洗选、焦化及下游全产业链体系,是全国四大主焦煤产地之一。
  近年来,拜城县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聚焦“扬煤吐气”转化利用,着力在“焦头化尾”上拓链,打造了千万吨绿色焦化产业基地,实现了从单一产业到多元发展的华丽蝶变。
  在拜城县众泰煤焦化有限公司130万吨/年焦化综合电气室中,智能巡检机器人沿着轨道缓缓移动,一幅热火朝天的生产建设画面。这家来自河南省的企业,是拜城县第一家利用焦炉煤气制甲醇的煤化工企业,年产值可达4.4亿元。
  “拜城矿产资源多,且煤种全、品质优,为我们焦化企业发展提供了原料支撑。政府推动打造千万吨绿色焦化循环经济产业基地,保障了企业用能、研发等各方面需求。”拜城县众泰煤焦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华说。
  而在新疆峻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现代化生产车间里,4条全自动炭黑生产线马力全开,正加紧生产客户订购的炭黑新品种。公司利用煤焦油和天然气精深加工,不仅生产炭黑,还致力于碳材料研究推广。这一幕幕科技创新的攻坚场景,正是拜城县煤炭煤化工企业拓链的生动缩影。
  目前,拜城产业园区已入驻企业50家,其中焦炭企业总产能达540万吨,形成了以17家涉煤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这些企业通过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工程,持续推动产业链向精深加工领域延伸,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浩瀚戈壁不仅埋着矿产,还藏着储量巨大的天然气。群山环绕的克拉2气田,从1998年发现,到2004年气田正式投产,开始向西气东输管网供气,惠及我国西部、长三角、珠三角、华中及中原地区,为国家能源保障立下汗马功劳。
  2024年,拜城全年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93.20亿元。未来,拜城县将重点布局电子化学品、碳材料等高成长赛道,推动县域经济从“资源输出型”向“技术驱动型”升级。
  从“传统三宝”的制种大县到“酸甜苦辣”的沃野流金
  拜城县,这片镶嵌在新疆大地的沃土,总面积1.91万平方公里,坐拥151万亩优质耕地和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资源。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以及自治区重要的油料生产基地和玉米制种基地,拜城县委和县政府深知稳住农业基本盘的战略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拜城县在稳固小麦、玉米、土豆等粮食作物根基的同时,匠心独运,倾力布局“酸甜苦辣”特色产业,有效助推乡村产业发展。
  “酸甜苦辣”特色产业,指的是吊干杏、甜菜、中药材以及色素辣椒。
  目前全县杏树种植总面积达6.38万亩,吊干杏更是独领风骚,种植面积达3.6万亩。七月的温巴什乡,红杏挂满枝头,果香醉人,果农们抢抓农时采摘、分拣、装箱,一派丰收繁忙景象。
  果农吴刚看着自家200亩丰收的杏林信心满满:“今年杏子个头大、产量高,我们提前签好了订单,销路一点不愁。”从枝头到市场,拜城吊干杏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味蕾,更鼓了果农的钱包。
  而位于拜城产业园内的阿克苏奥都糖业有限公司不久也将迎来一年中最繁忙的季节。作为拜城制糖产业的关键原材料,今年全县甜菜种植面积达15万亩,将支撑起奥都糖业每年70—100万吨的加工能力。拜城已成功构建起集原料种植、规模化生产、深度加工、市场销售于一体的万亩甜菜产业集群。一条“甜链”,串起了全县500多个稳定岗位和超过5000人次的季节性就业,人均增收3500元至5000元。
  盛夏时节,走进黑英山乡、察尔齐镇的田野,万亩中药材长势正旺。作为县委和县政府重点擘画的特色优势产业,拜城中药材已形成从规范化育苗、规模化移栽种植到现代化初级加工、生产优质中药饮片的完整产业链条。田间地头的“苦药材”,从“草根”变成了“金条”,从“苦叶子”变成了“金叶子”,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强县富民的“蜜罐子”,为经济注入了健康新动能。
  与此同时,“辣”产业也展现出蓬勃生机。立秋过后,大桥乡央都马村的田野上,色素辣椒已悄然转色,即将迎来收获。种植户田荣刚满怀信心地表示:“今年是个好年景,鲜椒亩产预计在两吨半到三吨之间,干椒能达到600公斤以上。”这些红艳艳的辣椒,是拜城对接广阔市场的“红色名片”,映照着椒农越来越红火的日子。
  如今,拜城县“酸甜苦辣”特色产业总产值已达25.95亿元。不但种出了农业高质高效的新格局,更成了拜城驱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引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写下了生动注脚。
  从“千年石窟”的丝路遗珠到“石泉湿美”的文旅靓城
  拜城悠久灿烂的人文古迹和鬼斧神工的自然风光完美融合,造就了多处风景名胜。这里有世界文化遗产——克孜尔石窟,康养胜地铁热克温泉、水火交融的烈焰泉,还有水草交融的康其湿地、亚曼苏生态乐园、克孜尔红石林,以及拜城油鸡等数不清的美景美食,用“石泉湿美”来形容最恰当不过。
  近年来,依托“石泉湿美”文旅资源,拜城县着力在“文头旅尾”上强链,让沉睡的资源焕发勃勃生机。
  今年5月,一部囊括龟兹古乐、汉唐乐舞、民族旋律与流行元素的大型沉浸式旅游剧目《克孜尔的呼唤》在克孜尔石窟游客服务中心开演,让游客沉浸式、近距离感受和了解克孜尔石窟文化。
  “观赏《克孜尔的呼唤》后,再走进克孜尔石窟参观,仿佛是一次跨越千年的文化洗礼。”库尔勒游客李新强感叹道。
  每逢周末和节假日,位于铁热克镇的拜城温泉景区人气爆棚,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景区内有各种汤池,可以泡澡、药浴,还可以洗牛奶浴,舒服又惬意。”阿克苏游客阿依孜巴•库尔班对拜城温泉的赞美毫不吝啬。
  湿地是拜城生态保护的一张亮丽名片。拜城坐拥康其湿地、亚曼苏湿地两大湿地资源。通过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不仅使游客近距离感受到湿地之美,也促进了生态与旅游的有机融合。“湿地水草丰美,各种鸟类栖息,带孩子过来,可以感受生态之美。”游客张琪夸赞道。
  8月16日,2025年新疆拜城首届克孜尔山地自行车挑战赛正式启幕。赛事巧妙地将赛道深嵌进红石林赭红的雅丹地貌中,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的奇观成为赛事最震撼的背景板。
  贵州车手蔡德浪感叹:“红石林雅丹地貌的赛道,在我所有参赛经历中独一无二!”红石林以其不可复制的壮美,为赛事打上了深刻的拜城烙印。
  如今,拜城通过不断完善景区设施、提升服务品质、开发特色文创、举办民俗节庆、开展体育赛事等举措,拉长做宽“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条,文旅成果正有效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精神文化体验,持续叫响了“千年石窟•醉美拜城”文旅品牌。
  数据显示,2025年1月—7月,拜城县累计接待国内游客307.73万人次,同比增长23.01%;国内游客花费15.37亿元,同比增长23.47%。
  从“兜牢底线”的民生保障到“满满幸福”的民生答卷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拜城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增进民生福祉,一个个民生亮点,一项项民生实事,“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教育,是国之大计,也是民生大事。清晨,在隆隆的机器轰鸣声中,拜城县第七中学建设项目正以“加速度”推进。这座总投资2.26亿元的寄宿制完全中学建成后,将成为拜城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标杆。
  “第七中学建成后,教育资源配置会更加优质均衡,教育公平的阳光将照亮更多家庭。”拜城县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提力瓦力提•阿不力孜说。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全面普及”到“优质均衡”,拜城县创新推行“城区办中学、乡镇办小学、村办幼儿园”的集中办学模式。“十四五”期间,已累计投入5.47亿元,先后建成第五中学、第六中学和第五小学,推动5000余名乡镇学生进城就读,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扩大。
  群众健康有“医”靠,是政府的必修课,也是群众的期盼,医疗保障水平是人民幸福的重要指标。
  在拜城县医共体总医院察尔齐镇分院的会诊室内,由拜城县医共体总医院专家和察尔齐镇分院医生共同参与的一场远程会诊正在进行。这场会诊,为3位不同症状高血压、肺结核病史患者给出了相关检查建议和治疗方案。
  察尔齐镇巴扎村村民喀哈尔•吐尔洪说:“卫生院给我们安排了‘视频会诊’,很快就给出了诊断结果,让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和费用。”
  近年来,拜城县统筹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人员、技术、药品、病种、管理”资源下沉,推行“医联体+医共体+教共体”三体融合发展,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实现了医疗服务从“县级强”到“县域强”转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稳,民心安,拜城县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打出就业“组合拳”,让群众端稳就业“饭碗”。全县12.5万劳动力,已就业12.1万人次,年均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2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3.2万人以上。
  一场场“春风行动”招聘,一次次“零工驿站”对接,承载的是无数人的就业梦想,提升的是万千打工人的增收愿望。2022年至2024年的3年间,全县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2万人。
  70年风雨兼程,70年春华秋实。如今的拜城,民生福祉惠泽于民,各项事业繁荣兴盛,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攀升。截至目前,拜城森林覆盖率达7.3%,城市绿化率突破45%;全县公路里程达2597公里,实现655个自然村100%通硬化路;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3.65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4万元、2万元。
  站在历史新起点,拜城将继续以产业突破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关键路径、以为民造福为根本追求,坚定信心、勇担使命,团结奋斗、勇毅前行,不断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贡献拜城力量!(通讯员:魏百宁)







 
华兴报网站征稿
  题材不限,热点评论、新闻追踪、游记、散文、创业故事、留学经历、移民、工作生涯、美食心得等,以及相关专业文章,如科技、房地产、税务、医疗、健康、法律、移民等。邮箱:jssnjszxl@qq.com。
  美国华兴报发行明尼苏达州、威斯康星州、爱荷华州、北大科大州、南达科达州、伊利诺伊斯州、密苏里州、俄亥俄州和芝加哥市,每期发行一万份。
免责声明
  本站(网址:ChinaTribuneMN.com)凡标注来源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邮箱:jssnjszxl@qq.com,微信:jsjszxl),以便及时删除。